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论坛 > 迈向教师教育的新高度和新境界(徐 亮)

迈向教师教育的新高度和新境界(徐 亮)

2010年01月09日 11:06:48 来源:博白县教育信息网 访问量:1121

专家导航,理论引领,向教师教育的新高度和新境界

——参加第二期“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优秀学员提高培训班学习总结

 

        广西博白县中学   

                                             

 

20091023114,我参加了第二期“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优秀学员提高培训班学习活动。两周时间的培训学习,九位不同类型的教育专家和三位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的学术报告或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的讲学对我思想上的冲击使我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并使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当前教育的前沿理论以及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到广西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参加语文教研活动,又使我领略了广西名校的风采,感受了精湛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得到丰厚的收获。此次培训学习,我圆满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和任务,忙碌中感觉充实,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劳中播种收获,反思总结中催促我奋进;此次培训学习,专家导航,理论引领,使我迈向教师教育的新高度和新境界。

一、培训内容

(一)集中培训内容及安排

“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优秀学员提高培训日程表

 

 

活动内容

主讲人

 

10.22(周四)

全天

报到

 

马宽斌

田楼一楼大厅

10.23(周五)

8:309:20

启动仪式

卢 宁

第二文科综合楼0110

10:0011:30

广西教师培训现状与发展

师范处

15:0017:30

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

崔允漷

田楼报告厅

10.24(周六)

8:3011:30

教师叙事研究

刘良华

田楼报告厅

15:0017:30

全球化危机中的中国境遇及其教育反思

高金岭

10.25(周日)

8:3011:30

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

陈时见

田楼报告厅

15:0017:30

当代中小学教师的角色与任务

 

田楼报告厅

10.26(周一)

8:3011:30

回到原点看人

钱志亮

田楼报告厅

15:0017:30

非文本解读及教育专业发发展

 

田楼报告厅

10.27(周二)

8:3011:30

教师的德性

 

田楼报告厅

15:0017:30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文科综合楼0110

10.28(周三)

8:3011:30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廖伯琴

田楼报告厅

15:0017:30

学科方案解读

各学科联系人

田楼报告厅

(二)学科培训内容及安排

“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语文科优秀学员学科教学研究日程表

10.30(周五)

8:3011:30

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

主讲:陈玉秋教授

15:0017:30

地点:文学院407107

10.31(周六)

9:0011:00

语文教师的古典情怀

主讲:沈家庄教授

15:0017:00

地点:文学院107

11.1(周日)

分组活动

研讨研修计划,确定校本研究课题

学科培训结束时上交

11.2(周一)

时间另行通知

教学观摩

地点:师大二附中

11.3(周二)

8:3011:30

《呐喊自序》

二附风雨球类錧

14:2015:10

《道士塔》

二附多功能报告厅

15:2016:00

图文转换

二附多功能报告厅

16:1017:00

评课

二附多功能报告厅

 

二、主要收获

教授的讲座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理论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非浅。走向信息爆炸的时代,老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分析和澄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思考、作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展示自己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学生才能沐浴在智慧的课堂中,获得知识的洗礼、心灵的滋养、精神的升华,从而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此次培训学习,专教授渊博的学识、宏阔的视野、高远的理论、精彩的讲演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给了我思想上、心灵上的巨大冲击和洗礼。

   (一)关于崔允教授。崔允教授的校本课程的讲座,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像崔教授说的一样,只要那位老师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因此,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第三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面向课程改革。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老师们告别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第四要提高素养形成研究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学会并运用教科研方法,培养探究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培养完满人格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师都幸福。

   (二)关于钱志亮教授。钱志亮教授从几大方面分析人:1、生命2、遗传3、反射4、修德、修心、修身5、怎样做人。

在剖析怎样做人觉得收获较大,其中在讲到怎样做人时感触更是多.他从的笔画、笔锋、笔顺、外形、结构作了分析。从笔画上看做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我们的确是活得太累了,想得太多了。从笔锋上看要想写好一个人,如同要做好一个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做人原则,其次要在原则的基础上多一点灵活性。从笔顺来看,做人要稳当、实在,再从“人”的外形看,做一个成功的人最起码要做到乐观,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要藐视一切歪门邪道的作风。从做人的结构来看,最重要的是连在一起,团结互助,发挥团队的作用。

钱志亮教授在讲座中谈到如何面对先天差异这一问题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来就天赋而言是不平等的,但却有发展的可能性,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这句话的确可以让众多的教师和家长在瞬间充满信心,但当我们在周而复始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面对我们正在教育着的孩子时,却显得有些茫然或是不知所措。究竟应该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孩子?也许答案太多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是觉得怎样回答都不能全面而准确。

钱志亮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醒家长去多观察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孩子的情况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因为大多数问题学生在学校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是违反各项纪律,让老师很是头疼,因此在班级中就失去了一些可以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长期得不到发挥,优势也会逐渐弱化。

人的思维各种各样、复杂多变,而且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性。有些人生来擅长创作音乐;有些人则热衷于绘画设计;还有些人致力于研究医药,等等。最后我还是想引用梅尔·列教授的一句话: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我们的共同努力,在我们和孩子中间尤其需要培养对这些不同思维模式的理解和尊重。父母负有特殊责任了解并开发孩子的个性思维,并从中获得快乐。如果我们不了解甚至误解孩子的思维,就有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在提到人格教育方面, 钱志亮教授从几个方面为大家深刻的解读了我们的教育的对象:人的本源性分析;教育对象的本体发展——人是怎样发展的;教育对象的社会发展——社会需要什么群的人;教育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教育对人的改变在哪里等几个方面。报告中教授通过与教师互动、形象生动的“人”字解构谈古论今,使教师们从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对象,从新思考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从新思考教师的角色问题,教师们深感受到一次思想的洗礼。特别是他所讲的《木匠的房子》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受教育,今天的态度决定明天的生活,路在自己的脚下,因为我们就是那个木匠,那么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所住的房子,要想使自己所住的房子既结实又美观,那么我们就要一如既往地以认真工作的态度去建造自己的房子,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竭心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不负责的人永远住在自己“苦心经营”的房子里,尝着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教授的一番话能够唤醒我们的灵魂,让哲理占据我们的心灵,人人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老师,“我们今天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正如 泰戈尔所说的“播种习惯,收获人生——”。

钱志亮教授还谈到,人生来的天赋并非平等的;但都有发展的可能性;每个人出生时便被烙上社会阶层的印记,必须默默承认并接受“命”的不公;后天的努力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发展——“运”是自己主观努力争取的,机遇总是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要用心,就能出人头地;今天的选择决定了明天的生活——路在自己脚下,父母的天职是为下一代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他在报告中说:“对于教育是存在着先天差异和发展差异的,人生来的天赋并非平等的,但都有发展的可能。后天的努力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命运是可以努力争取的。”对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而对于我们老师,既然当了老师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既教书又育人,让他们力争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三)关于刘良华教授。刘良华教授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在他们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他们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他们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们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们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还是要努力,因为教学育人是我们的本分。

   (四)关于其他专家教授。其他专家教授如高金岭、陈时见、卢宁、唐凌、王、文萍、唐伯琴、沈家庄、余昱等的讲学或授课也极大地开拓了我的教育视野,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归纳并简述如下:

1、作为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要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师德建设以人为本,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师德、弘扬师德、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良好风气,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
、作为教师,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3、作为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4、作为教师,要向科研型方向发展。

科研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知识创新的引导者。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长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知识传授型的教师。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科研型教师应该是教育规律的探索者和运用者。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首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当代教师要树立强烈的教改意识和科研意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改经验,以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头脑。其次,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要打破科研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去,在教改实践中理解规律,进而运用好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5、作为教师,要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观, 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学生观就是指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首先我们要知道学生是发展的人、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发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最好的教师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发展的人又意味着是不成熟的人,他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过错,教师就必须怀着一颗博大的爱心去关注他,牵挂他。学生与教师只有年龄、对知识掌握多与少的差别,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所以教师不能随意责骂、谴责、讽刺学生,要改变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如你同意吗?你还有什么补充等等。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往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关爱有加,而对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不那么端正的学生只有批评与责怪。因此上课只提问好生,给好生很多机会,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觉得压抑,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其实这样的学生,他并不是天生笨蛋,只不过是这方面的潜能没得到很好的开发,只要教师给他机会,鼓励他,他是可以转化好的。 

我们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可以肯定地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育者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有人谈到创新,就会很快和那些天才联系起来,似乎与己无关,对一般学生更是望尘莫及的事。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偏见。事实上,天才与平凡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大多数人先天的条件是相似的,有的人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而有的人却受到抑制甚至扼杀。

这种发展观意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强调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效的训练,促使知识内化,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学习的目的。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为了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知识容器”、 “两脚书橱”。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更是比比皆是。这必然影响学生潜能的开掘,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遏制。现代教育论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时期他们的明显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容易吸取各种知识,模仿成年人的举动;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在心理和生理的成熟过程中,这些特点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创新能力的发展往往为一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许多发挥了创造才能的人,往往在儿童时期已显端倪,到青年时期就锋芒毕露了。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方式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6、作为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7、作为教师,要具有现实意义的教材观。

    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新课程是体验课程。一切教学都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奴仆,照本宣科,编写什么内容就教什么,教科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无视学生想不想学,愿不愿学,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对于教材,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其知识点有没有应用价值,学生愿不愿意学,切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如果不适合本班的学生,就可以把此教材进行整合与取舍。可从学生生活中提取教学实例,使学生愿学、乐学。之间的评价,以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汇报小组意见时,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这样便于借鉴别人的方法、经验来促进自己的发展,还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充分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找出不足之处来鞭策自己、完善自我发展。 
    8
、作为教师,要有机地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不断探索与完善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考试还是评价的一种常用的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要改变目前将笔试作为惟一考试的手段,过分注重等级、量化的做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具体的考试方法、手段,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尽可能减轻考试对学生的压力。

9、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实践课程改革,引导学生体悟语文课的存在价值,涵育古典文化。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名篇和古典诗歌占有相当的份额,这些课文蕴含着传统文化中博大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等。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传统,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只是文化的载体,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悉心学习古典文化,徜徉于古典和现代的文化典籍中,有计划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师还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要审慎、正确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放出眼光”,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古典诗歌是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学习诗歌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完善学生的健康心态,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境界。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让我们引领学生去鉴赏传统文化瑰宝,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心灵世界,让我们的学生诗意地栖息在这个美好的世界。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工具性是基础,是前提。因此,高中语文课堂将知识作为第一层面的价值向度,把相关的语文基础性知识夯实,让学生有一个更为坚实的跃动平台,使其自己的生命演绎为一种绝美具备了无数的可能。因此,语文课堂是学生真正能说话的文化平台,其中的一切人际关系都是为了学习文化,创造文化,学习者在平台上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师生和生生平等和谐地争论、碰撞,从而有了精神与思想的交流、伦理与真理的追问和生命的意义。 “语文”是一个生态的系统,它是一个以言语为媒介的包括了文字、文学、文章等为第一层次,政治、经济、历史等为第二层次的多种文化元素构成的综合体,更大的价值是要让学生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成为“文化人”。所以笔者认为,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要完成至高指向的教育目的: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我的真实性存在和理想性存在,我们就一定要定位高中语文课的价值向度。

(五)关于师大二附中的课。到广西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参加语文教研活动,又使我领略了广西名校的风采,感受了精湛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得到丰厚的收获。两节课《道士塔》、《图文转换》给我的体会是:1、语文课堂要切实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课堂要干净,过程流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3、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4、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5、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认知过程、探究知识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6、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等等。

三、总结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优秀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优秀教师,今天不一定优秀。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信而有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还要进一步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对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最后,我以本次培训专家、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在这次培训报告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以高尚的品德立身

以精湛的业务立足

以热诚的服务立业

一个期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种心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09.11.8

编辑:洪默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博白县教研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博白县教研网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博白镇南园路003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